根据美国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网站的最新消息,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了美国关于向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的实施细则,其中,特别明确了加征关税的生效时间和适用范围。
美国对中国所有商品额外加征10%关税的具体实施细节已经公布
被加征10%关税的商品,海关编码为9903.01.20但如果在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2月1日零点之前,货物已在装货港装船,或在进入美国之前,以最终运输方式转运,进口商经重新申报,并向美国海关证明货物符合相关条件,无须支付额外关税。不过,对于在途货物的豁免也有时间限制,仅适用于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2月4日零点之后、2025年3月7日零点之前,入库准备消费或从仓库提出用于消费的货物,海关编码为9903.01.23。★ 产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捐赠商品,如食物、衣服和药品等★ 产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信息类商品,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物、电影、海报、唱片、照片、磁带、光盘、艺术品等
具体来说,自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25年2月4日凌晨12:01起,针对申报进口或从仓库提出的原产于中国及香港的货物,适用以下美国协调关税表(HTSUS)分类及附加关税税率:9903.01.20:
所有原产于中国及香港的进口商品(以下商品除外):- 归入税目9903.01.21、9903.01.22及9903.01.23项下的商品;
- 入境美国旅客随身行李中包含的个人自用物品。
附加从价关税税率:10%
以下被排除在附加关税范围外的商品适用下列HTS分类:
9903.01.21:
原产于中国及香港的捐赠物品(例如食品、衣物、药品)9903.01.22:
原产于中国及香港的信息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物、影片、海报、唱片、照片、缩微胶片、磁带、光盘、CD-ROM、艺术品及新闻电讯稿。9903.01.23:
除税目9903.01.21和9903.01.22项下商品,以及入境美国旅客随身行李中的个人自用物品外,符合以下条件的原产于中国及香港的商品:- 已于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25年2月1日凌晨12:01前在装运港装载至船舶,或在进入美国前的最后运输阶段处于运输途中;
- 于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25年2月4日凌晨12:01或之后至2025年3月7日凌晨12:01前申报进口供消费或从仓库提出供消费。
附加关税说明:
新增HTSUS税目9903.01.20项下的从价附加关税,需与所有其他适用的关税(包括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税费、规费及其他费用叠加征收。- 一般豁免:若货物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相关规定合法申报适用美国协调关税表第98章项下条款(税目9802.00.80、子目9802.00.40、9802.00.50及9802.00.60除外),且CBP认可该分类适用性,则税目9903.01.20的附加关税不适用。
- 子目9802.00.40、9802.00.50及9802.00.60:附加关税仅针对在中国及香港完成的修理、改造或加工部分的价值征收(按各子目规定执行)。
- 税目9802.00.80:附加关税适用于境外(中国及香港)组装商品的价值,扣除其中原产自美国部分的成本或价值(按条款描述计算)。
额外加征的10%关税使用新的海关编码9903.01.20,这是在原有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的。如果原来免税,则关税为10%;如果原来是25%,则加征后为35%。这一政策自2025年2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2:01起生效。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过去10年,进入美国的申请“最低限度”关税豁免的货物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从2015年的每年约1.39亿件,上升至2024年的超过13.6亿件。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2月7日签署了一项最新行政命令,暂时继续允许来自中国的低成本产品包裹免关税进入美国。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此前曾警告称,削弱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机制,将使美国消费者损失数十亿美元。东南亚或成制造业“新战场”
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旨在降低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并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然而,现实情况或许并不如其所愿。由于美国国内生产成本较高,许多企业更可能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东南亚,以规避高额关税。
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全球电子制造和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枢纽。在新的贸易格局下,这些国家或将迎来更多外资企业的布局。
尽管东南亚有望成为新的制造中心,但产业转移并非一蹴而就。企业在迁移生产线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基础设施、供应链整合、技术工人储备等。
此外,美国可能会加强原产地规则审查(如“实质性转型”标准),打击通过第三国转口的中国企业。
转型升级压力
面对美国高额关税,曾经依赖低价竞争的中小企业或面临利润压缩甚至倒闭风险,行业集中度可能提升,龙头企业或通过技术升级或并购扩大市场份额。
而高附加值产品(如航空航天、汽车专用高端紧固件)受关税影响较小,倒逼中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动化水平和产品质量。
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1. 市场多元化:紧固件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开拓欧盟、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市场,降低对美国依赖。
2. 产品升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转向新能源汽车、风电等新兴领域的高端紧固件,避开传统低端市场的价格竞争。
3. 数字化与绿色转型:企业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符合全球低碳趋势以增强竞争力。
美国加征关税短期内对中国紧固件行业造成显著冲击,但也成为倒逼产业升级的催化剂。长期来看,行业将向“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布局”方向转型,具备技术实力和国际化能力的企业有望在挑战中抓住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