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52811448
当前位置:   首页> 国际资讯
新闻动态

Product display

紧固件公平贸易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Product display

    常熟市标准件厂有限公司
    地    址: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通港路358号
    注册地址: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通港路358号
    邮    编:215500
    电    话:0512-52810064
    传    真:0512-52811984
    邮    箱:csf@china-dali.cn 
国际资讯

【国际资讯】越南制造取代中国?难!业内吐槽:越南办厂小螺丝都要从中国进货

作者: 来源:新京报,腾讯网,金蜘蛛紧固件网综合整理 日期:2022/8/15 12:53:19 人气:1205

 中国扮演世界工厂这一角色已经持续多年,尽管仍与后来者拉开距离,但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风险。尤其在疫情发生后,逆全球化思潮涌起,各国追求更加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美国等发达国家正试图在这一轮产业链重构中去中国化。


  前段时间,受越南制造“一季度出口”超深圳1766亿,及英特尔、耐克、阿迪纷纷迁厂越南消息影响,国人担忧情绪明显。


  “印度越南把我们的订单都抢走了”,“中国世界工厂要被越南取代”,“中国制造业走向没落”……但实际并非如此,越南制造想“取代”中国制造,没那么容易。


  新加坡《联合早报》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越南制造”大部分在“中国制造”基础上包装和组装。越南制造反倒成了“贴牌厂商”?


截图20220805091601.png


  一、越南制造成“贴牌厂商”,“小螺丝”都要从中国进货


  “要买一个小螺丝这样的配件都很难,都是从中国等地进口。” 多位在越南、印度投资办厂的业内人士吐槽。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大流行下下全球供应链正面临严峻挑战,而越南处于中国制造也中下游,一旦上游受阻,越南出货能力无疑将大打折扣。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也一针见血指出,由于缺乏完整的产业体系,当前越南,还不足以承接高端制造的生产线。


  越南中国商会海防分会秘书长汪洋见证了近年来越南吸引外资的势头。今年3月至6月初,他已经帮助10多家中国企业在越南海防市完成企业注册。“产业转移到越南,主要因为成本优势,加上越南这些年加入各种自贸协定,大幅降低了关税壁垒。而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在汪洋看来,完全不用担心越南制造取代中国制造,至少十年之内,越南无法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首先,越南过度依赖FDI(外商直接投资),且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没有任何研发和科技含量的低端基础制造业。其次,虽然有些高端产业的生产线转移至越南,但主要是将从国外进口零部件进行组装、贴牌、包装的生产线。当前越南还没有能力承接高端制造的生产线。此外,越南本土将近1亿人,需求较少,消费能力较差,90%的产品用于出口。” 汪洋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


  张超任职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目前他所在的公司于越南也已有两家自建工厂和一家合作的代工厂。他观察,转移到越南的产业链主要为纺织类制品等传统制造业产品,高科技企业并不多。“只有三星、LG、富士康、伟创力这几家大公司的部分产业链转移了过去,高端自建工厂非常少。高端制造业企业还主要持观望态度。与中国比的话,高端制造业规模不到中国的1/20。”


  越南工业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使得供应链短缺问题尤其突出。张超记忆中,公司在越南投资办厂,要找做连通器的工厂时,一家都没找到。“即使有连通器企业转移过来了,越南市场的需求也不足以支撑这个厂的产能。隔三岔五才有订单,企业不会转移过来做亏本生意。”张超说,公司在越南三个工厂的生产线所需物料和配件均来自中国,仅限在越南进行组装。


  宋威在越南管理的工厂也曾遭遇类似困境。“要买一个小螺丝这样的配件都很难,或者说大部分时间没货,因为这些零部件都是从中国等地进口,本地并不生产。”


  “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也形成了很多产业集群地,一个很小的东西可能来自十几家二十家的工厂,大家有序分工,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制造无可替代的国际竞争力。一些产业可能出于规避关税等原因,转移到越南和印度,但有很多事情给再多的关税优惠也解决不了。比如,一些新产品只有中国有能力制造出来。”张超说。


  在当地经历多年,这两人认为,尽管发生一定的产业转移,但受制于供应链的不完善,当前并未、短期内也不会出现产业大规模转移到越南的现象。


  宋威称,越南难以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一方面,其以低成本吸引了部分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这一比较优势正在面临挑战。“越南的经济体量小,资本过快涌入容易带来经济的过热。比如,越南的土地价格在过去三年间翻了两三倍,劳动力价格也有一定的上升。”此外,办事低效、基础设施不完善、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等因素都制约着越南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worker-5736096_960_720.jpg


  因此,即使东南亚制造业聚集了全球资本目光,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经济体量有限、工业基础薄弱、供应链不完善、消费能力不足,且过度依赖外商直接投资,使之难以复制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路径。无论越南还是印度,未来10年都无法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二、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难撼动,正向“高端产业”转型


  改开40多年以来,尤其是21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制造业产值在世界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比重接近30%。2001年,在日本通产省白皮书中,中国继美国、英国和日本之后,首获“世界工厂”称号。


  10亿级人口的庞大经济体量之下,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值达到3.9万亿美元,相当于美、日、德三国总和。据悉,在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中,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同时我国制造业正在由“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


  一方面,零件组装、服装等传统中低端产业链正在加速迁出,而另一边,则向新能源、航天、通讯、生物科技等低污染、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链而转型。


  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国内已形成高效的风电、光伏和动力电池的完整产业链。


  三、东南亚国家崛起中,“中国制造”不可大意亟需破冰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也指出,中国制造业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其产业链只有60%安全可控,且存在严重的“卡脖子”短板。这一现象,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可替代性强。


  大流行以来,各国加强封闭管控,工厂生产也随之停滞,今年3月以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逐步放宽入境限制,生产线逐渐恢复,其订单需求便开始出现“过山车式”反弹。而另一边,也造成中国订单大量流失,出现不同程度的产业链迁出现象。商人重利,越南的生产工人平均月薪为216美元,不及中国工人的一半。成为外来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也就不难理解。


  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国内产业转移成为一股鲜明的趋势。探索新的经济模式、找到一条适合当下的产业链至关重要。


  四、打造制造强国,科技创新构建护城河


  中国制造业如何保持竞争力,已是多年话题。


  张超认为,中国制造应该向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的方向发力。“第一,尽量往高精尖方向发展,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构建一道很强的护城河,生产增加值和利润更高的产品。第二,以技术发展为导向,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国外芯片供应商要求我们必须把生产线转移到印度或者越南,如果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解决了,一些企业就不会被迫转移出去了。”


  张超还观察到,当前一些企业也想加强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但手头资金紧缺,影响了其科技创新的速度。“目前国内的投融资市场发展还不充分,如果政府能够有一些配套的融资支持,可以给这些企业插上翅膀,关键时刻它们能够飞起来。同时,企业比较擅长制造,如果政府能够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相信可以打造出更多的中国品牌来。”


  业内人士认为,制造业企业要向着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型,以弥补劳动力不足的劣势。


  推动科技创新成了不少企业建议的关键词。除此,宋威还建议,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大企业运行稳定,组织架构庞大,有稳定的客户、资源等,这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效率。相比较之下,小微企业更加灵活多变,创新成本更小、创新效率更高。相信给与小微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扶持和奖励,会更快推动中国的技术革新。”


  也许源于自身在东莞多年打工经历,宋威从更微观的层面,呼吁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同时,要给与工人一定的社会地位,培养工匠精神。


  “很多人说现在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了,实际上很多在工厂打工的家长,也很少有人愿意让孩子进工厂当工人。为什么?因为你一说你是工厂的工人,周围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你,这是我自身的体会和感受。”宋威说,在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很高,所以在这些国家会有工匠精神。


  “希望中国的产业工人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可,拥有公平的社会福利待遇,在城市吸纳这部分人群进来的同时,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要让工人的孩子可以在城市求学、工人自己可以安心在城市就业,只有这样工人才愿意和工厂、社会一起去发展和创新。”宋威告诉记者。


  纵观世界制造业发展史,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不稀奇,从最早的工业发源地欧洲,转移到美国,到日韩,再到中国。


  全球市场规律之下,这对我国而言,或许是一次新的“涅槃重生”。

下一个:【国际资讯】出口额创10年新高!印尼制造承接了多少“流出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