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加坡、美国、欧盟、日本、德国、韩国.........
受到全球需求疲软及农历春节假期双重影响,香港2023年1月出口比去年同期下跌36.7%至2909亿港元,创下1953年9月以来即70年来最大跌幅。
从整体亚洲市场观察,香港1月份对日本出口暴跌50%,对新加坡出口下滑45.2%,对台湾和越南的出口也分别下降40%以上,对中国内地的出口萎缩近44%。对德国跌四成、美国跌近三成,英国跌27%,跌幅强劲。
全球贸易凛冬将至?
香港最大的竞争对手——新加坡,其外贸情况怎么样呢?2023年1月份,新加坡关键的非石油国内出口(NODX)同比大跌25%,创2013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跌幅大于市场预期,连续两个月跌幅超过20%,并且连续四个月下降。
(新加坡出口数据)
据研究机构Markit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制造业PMI初值47.8,虽然较前值小幅上升,但已连续多月处于荣枯线以下。由于通胀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经济增长缺乏足够的宽松政策的支持。美国的进口数据,在2022年3月份创新高,随后在7、8月下滑,在11月份经历一次大幅下滑。
欧元区2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8.5,低于前值及市场预期,为连续8个月低于荣枯线,显示制造业仍然处于收缩状态,市场需求仍然面临比较脆弱的局面。加之俄乌冲突持续导致欧洲地区继续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欧洲经济依旧面临增长乏力的局面。欧盟的进口数据,在2022年9月份见顶后一直处于回落状态。
日本、德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PMI数据仍然低于50,处于枯荣线下方。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内,欧美经济信心仍然不足,制造业还在不断收缩。
其他依赖贸易的经济体也警告,全球需求放缓带来了挑战。韩国最近公布了2月份的早期贸易数据,显示出口持续下降。
但是,还应该看到一点,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制造业PMI数据环比都有所回升。这说明,虽然欧美国家制造业还在收缩,但是情况至少已经不再继续恶化,可能开始触底反弹。